银保监会发布“绿金”指引 首次提出ESG全流程监管

2022-06-20 17:39:40 和讯保险  糖加平
作者来源:新中网   md528网
网址:http://www.xnzdqwtq.cn/a/www.xwgfj168.com/

语音朗读:

          重点推荐:又一辆新能源车自燃起火

            本文标签:但不管怎么样,商标被抢注,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那商标被抢注了,有补救措施吗1、商标异议商标异议只适用于商标还没有注册成功前,如果在商标注册期间就发现商标被抢注了,那么就要随时关注该商标注册的情况,如果注册失败了,那么最好自己赶紧注册;如果通过了初审,进入初审公告,那么可以在初审公告期间内进行异议,这个时间只有三个月,超过这个时间,该商标就算注册成功了,就不能再提出商标异议了。推动中国(深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中国(南方)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深圳分中心和国家知识产权培训(广东)基地三中心一基地正式落户深圳。

            三、商标侵权处置策略商标侵权的认定只是开启维权行动的前奏,而如何妥善处理商标纠纷才是最终的目的。二、选择与企业未来发展相匹配的类别从未雨绸缪的角度看,企业应当在未来可能推出的产品或服务涉及的类别上进行商标注册。

            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要借助当下的时事热点来撰写对应的内容。因为高水平的软文推广文章是要使读者阅读时没有广告的感觉,所以这是软的。

            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这类型的软文在写作的时候通常情况下都会在文章内会加上自己网站的二维码链接,在写作的时候需要在正文内容中适当额加些要做的关键字,同时还需要在标题上插入长尾关键词,但是要注意控制关键字的数量,不能够过多的插入,还要注意关键字插入的合理性。

          又一辆新能源车自燃起火

            ESG将全面纳入银行和保险机构管理流程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本月,绿色金融发展迎来一份重磅文件,中国银保监会印发《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以下简称《指引》)。

            《指引》首次提出开展全流程和全链条ESG监管,并将绿色金融治理工作的责任明确到组织层级,同时要求银行业、保险业从战略高度推进绿色金融。

            

            ESG纳入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体系

            此次发布的《指引》不仅为绿色金融的发展按下了“加速键”,更被视为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在《指引》中,银行保险机构重点关注ESG(即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被首次提及。

            《指引》明确,银行保险机构应将环境、社会、治理要求纳入管理流程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要求银行保险机构不仅仅对客户本身环境、社会和治理(ESG)风险进行评估,还需要重点关注客户的上下游承包商、供应商的ESG风险。

            海南省绿色金融研究院认为,ESG企业评价标准是揭示金融风险、为企业提供融资、帮助转型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准则,银行保险机构发展绿色金融应以控制ESG风险为抓手。

            业内人士指出,《指引》多项内容提到有关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的内容,说明监管不仅认识到这些因素的纳入对资金去向有积极的引导作用,也已经非常重视它们可能对金融系统健康和稳定造成的影响。

            管理层需制定“绿金”目标和机制

            银行和保险机构绿色金融治理工作责任,进一步明确到组织层级!

            《指引》要求银行保险机构董事会或理事会应当承担绿色金融主体责任,负责确定绿色金融发展战略,高级管理层负责制定绿色金融目标,建立机制和流程,明确职责和权限。

            此外,银行保险机构总部和省级、地市级分支机构应当指定一名高级管理人员牵头负责绿色金融工作,根据需要建立跨部门的绿色金融工作领导和协调机制,统筹推进相关工作。

            业内人士认为,《指引》将绿色金融工作的责任明确到人,更有利于相关工作的开展和执行。同时,《指引》建立了最高级别的组织保障,要求银行保险机构的最高决策机构制定绿色金融发展战略,管理层需要制定绿色金融目标、建立机制和流程。

            渐进有序推进资产组合“碳中和”

            《指引》不仅将ESG纳入银行保险机构发展的相关流程,还提出了银行保险机构应当以助力污染防治攻坚为导向,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这将会改变银行信贷和保险资金投资的方向。

            在支持双碳工作的态度和策略上,《指引》要求银行保险机构调整完善信贷政策和投资政策,积极支持清洁低碳能源体系建设,支持重点行业和领域节能、减污、降碳、增绿、防灾,实施清洁生产,促进绿色低碳技术推广应用,落实碳排放、碳强度政策要求,先立后破、通盘谋划,有保有压、分类施策,防止“一刀切”和运动式减碳。

            同时,银行保险机构要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加强对高碳资产的风险识别、评估和管理;在保障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同时,渐进有序降低资产组合的碳强度,最终实现资产组合的碳中和。

            《指引》明确区分了资产组合碳排放和运营碳排放两个概念,指出两者都需要以稳妥方式有序实现碳中和。同时,为银行保险机构如何核算资产组合碳排放和建立碳足迹数据库奠定了基础。

            绿色金融行业布局逐步深化

            通过梳理近年来监管发布的“绿金”政策不难发现,发展绿色金融在银行保险领域早已开始谋篇布局。

            早在2012年,原银监会就发布了《绿色信贷指引》,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从战略高度推进绿色信贷,加大对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支持。随后,于2014年发布《绿色融资统计制度》、于2016年发布《绿色信贷实施情况关键评级指标》。

            此外,2021年2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强绿色保险发展,发挥保险费率调节机制作用;2022年5月27日,银保监会发布《中国保险业标准化“十四五”规划》指出,探索绿色保险统计、保险资金绿色运用、绿色保险业务评价等标准建设等。

            此次发布的 《指引》更是上述政策的发展与延续,不仅体现了绿色金融发展理念的一脉相承,还从五大方面对银行保险机构发展绿色金融提出了明确要求,绿色金融政策指引正逐步深化、愈发精准。

            中国银保监会表示,下一步将强化监管引领,推动银行业保险业持续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质效,同时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领域政策框架:健全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相关政策,指导银行保险机构完善绿色金融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提升绿色金融创新与服务能力;引导银行保险机构深入研究经济绿色低碳转型路径,积极稳妥开展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大对碳减排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促进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应用,加强绿色低碳转型风险管理;指导银行保险机构积极探索环境和气候风险管理工具和方法。

          (责任编辑:刘思嘉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
                分享:

                收藏

                --

                --

                无障碍浏览